通过全国全力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危机和这次大考,需要深入观察和把握未来创新发展的战略机遇,补齐国家发展的短板和不足,全面谋划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使国家在未来发展的更加强大。通过深入分析,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疫情危机后应高度重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人口健康与生物医药、“互联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要领域的创新发展。为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强国
我国是中医药的故乡,有着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进步比较缓慢。西方现代医学在我国基本上一统天下,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空间被明显压缩,导致我国有数千年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举步维艰,人民的健康需求主要依靠西方价格昂贵的化学合成药物和医疗设备来保障。现在中医药展现出巨大发展前景,如果未来坚定发展理念,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大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和协同发展,二者优势互补,实乃中华民族之大幸。实施中西医结合和协同发展战略,就可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强国。当前,中医药的发展凸显出极端的战略重要性,必须特别予以强调。
1、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展现出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医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在这次防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医药的参与度非常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其中,湖北以外的地区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的治愈出院和症状改善占87%。《人民日报》2月28日报道,“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是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的一个鲜明特点。截至2月24日,各地派出的4900余名中医医务人员战斗在湖北抗疫一线”。中医药“参与救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中西医密切协作、联合攻关,发现了一批有效方药和中成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近年来中医药发展受到一定重视。在2003年防治非典(SARS)的战役中,中医药参与了非典病人的治疗并显示其独特优势,中医药介入治疗后死亡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让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转院、零后遗症、本院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四个零”奇迹。而且与西医药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此类瘟疫等导致的骨头坏死、免疫系统巨大损伤等严重副作用相比,经过中医药治疗的病人在康复后没有后遗症。
建国后还有一个典型案例,是20世纪50年代在华北地区石家庄、北京发生乙型脑炎局部爆发,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医疗条件非常有限,加上乙脑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太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疫情初期病死率高达50%。当时中医药积极参与救治,特别是名医蒲辅周以非常丰富的中医临床治疗经验,结合当时的气候情况,提出来以白虎汤等方剂为基础,根据石家庄、北京不同的情况进行加减,给病人治疗,显示出较好疗效。经过中西医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乙脑流行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在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紧急时刻,根本不要指望西医能有什么针对性特效药很快能研发出来就马上排上用场,这不符合现代药物研发的规律和周期。在人类与重大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上,真正以特效药控制住的传染病的种类是非常有限的(如鼠疫、麻风、结核等),而且是疫病出现多少年以后的事情,疫苗是迄今控制传染病(如天花、乙肝、脊髓灰质炎、流脑等)扩散最有效的现代医学手段。而中医药有至少两千多年与瘟疫斗争的记载历史(西汉以来我国发生过300多次疫病),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疫情蔓延被控制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中医以与瘟疫斗争中形成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念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疗方法是非常先进的。
2、中医药和西方现代医学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特色的独特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医药知识宝库博大精深,保佑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现在来看,中医药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其特点是“整体系统医学”、“固本培元与辩证施治”、“治未病”、“因果医学”、“个性化针对性医疗”、“综合医学”等等。现代西医也就是现代医学,其特点是“指标量化医学”(看身体的生理指标化验数据诊病)、“标准化医学”、“治有病”、“高度分科医学”等。特别是,中医药治疗“生病的人”,西医治疗“人生的病”,这两个医学理论体系,各有其鲜明特点,在我国完全可以优势互补、结合和协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巨大医疗卫生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健康中国”的根本保障。
现在国际上的医学模式也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即由疾病后治疗为主(“治有病”),向疾病前健康预测及干预(“治未病”)为主转变;由单一的化学与生物化学医学模式,向多学科会聚医学模式转变。这也是可以促进两个理论体系相互融合发展的好机会。中医药和西医药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这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我国在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方针政策上,绝不能再有所偏废,要为传统中医药创新发展创造空间,促进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如果只强调传统中医药,拒绝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传统中医药必然没有出路。
3、中医药资源是巨大的医学宝库,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空间很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适用病症广泛、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辩证施治、中药毒副作用小等显著的独特优势。但近年来中医药在西方现代医学的大举进攻下日益被忽视、发展基本停滞。中医药资源的巨大宝库尚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价值有待大力开发。中医药资源宝库的开发,对医学人才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是综合素质很高、知识面很宽的优秀人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又要求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当然,在数字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有了发展的新型工具。中医药必须在诊疗方法的精准化和标准化方面,或者应用新兴信息技术和数据技术等取得颠覆性发展,或者应用现代医学的指标结果有机结合参与治疗。另外,中医药相比西医药以及基本上被西方公司垄断的现代高端医疗设备而言,价格非常低廉,是中国老百姓可以用得起的医药,必须给老百姓以更大的就医选择权。
4、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实施,为中医药传承创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国家最高政策,但国家政策的落地和落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由于多年来对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重视不够,我国中医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承创新发展几乎停滞,中医药仍然被有意无意地限制在“传统”范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标准化发展停滞;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规范及有效实施缺乏(而中药材又高度强调药材的道地性,药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中药的疗效);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及组合治疗机理揭示研究缺乏(中药方剂的有效成分说不清楚,治疗机理当然也就说不清楚,导致中药长期停留在传统“方剂”阶段,这与现代医学的科学化标准化机理化相去甚远);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后继乏人(“师带徒”的培养模式如何培养大量高水平人才)等。建议在《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有效实施方案,把发展中医药事业落到实处。只要国家大力重视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一定会出现重大的发展新局面,真正造福14亿中国人民。
作者单位:
张志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