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发布
中国网11月28日讯(记者 蒋新宇)近日,西部地区首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智库报告《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7)》发布,该报告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协同创新的成果。《报告》从决策、专业、舆论、社会和国际影响力五个角度,对473家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和港澳台智库进行了评价。在综合影响力排名表单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位列三甲。在高校智库影响力排名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国发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重阳)、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占据榜首位置。
报告提出,2016年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呈现显性化竞争、外延式增长、聚焦式议题三大特征。显性化竞争是指智库竞争从“冰山之下”转移到“冰山之上”,鼓励专家站台、抢占重大议题话语权、快速敏捷地传播,有的放矢扩大影响力。外延式增长,强调的是智库以合约、协作和联盟等方式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和平台化,以实现量级提升、服务升级和空间拓展的目标。另外,智库更倾向于对问题集中、主题突出、关注面大、延续性好的议题做出回应。
报告指出,影响力既是智库存在感、业内地位的体现,也是智库核心价值的所在。《报告》从决策、专业、舆论、社会和国际影响力五个角度,对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和港澳台智库,共473家智库进行了评价。在综合影响力排名表单上,位列前十的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高校智库影响力排名中,人大重阳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北大国发院。而在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排名榜单中,北大国发院和人大重阳两家高校智库均有亮眼的表现。
《报告》同时提炼出了2016年中国智库发展在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特征。第一,我国优质智库在空间上持续收紧,向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这四大版块集聚。第二,智库影响力方阵“1+3”格 局初步形成。国家级智库绝对占优,地方性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发展较为均衡。第三,智库有明显的行为惯性与偏好,倾斜会议或是倾斜讲座。从数据来看,智库举办的国际会议占会议总量比重为1/3,国家级智库、高校智库对国际会议的贡献较大。高校智库中,人大重阳与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举办会议数量较多,彰显了智库在热点议题上的引领作用。同时,2016年智库开展的讲座数量与2015年基本持平,演讲主题集中在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公共政策领域。高校智库如人大重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党校系列智库因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举办讲座较多。第四,专业影响力是智库建设的短板。第五,大众媒体积极参与造势,对智库影响力的贡献突出。
《报告》认为,与2015年相比,2016年的智库合作网络凸显国际化特征。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等国际机构进行合作。《报告》重点提及了人大重阳。“2016年人大重阳在重大事件中频频‘露脸’,在‘一带一路’、‘南海问题’‘T20’‘G20’等议题中表现突出,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机构。人大重阳对舆情事件反映灵敏,对舆论导向把握准确,能够高姿态、大力度回应议题,抢占国际话语制高点,是我们智库外交的年度范本。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绿色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创新创业”“产能过剩”是《报告》采集到的热点议题。201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政策研究类文献10247篇,其中政策类文献3196篇。在“一带一路”议题中,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教授王义桅、王文,国经中心陈文玲、中共中央党校赵磊等发文量较大,为该议题的活跃学者。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对“一带一路”议题讨论较为深入,是发表政策研究类文献较多的活跃智库。中国人民大学的两家智库,人大国发院和人大重阳在十大热点议题活跃度和热点智库榜单中,都有不俗的成绩。人大国发院研究表现为国内外聚焦并重。国内关注宏观治理层面,通过“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指标”等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政治经济挂钩,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人大重阳则聚焦于“中国特色”“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等,在G2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治理、扩大国际合作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1/28/content_41952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