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网站

【川报观察】开展科学评价 指引科学发展:《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在成都发布

  2020年3月31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研创的《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在成都隆重发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研究员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姚乐野教授主持,院科研处、宣传部、智库处及两个项目组研究人员参加发布会。今年是两份智库成果发布的第五年,也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协同创新、精耕细作、强强联合的第五年,两份报告品质高、聚焦准,已经成为国内口碑好、影响大的智库品牌。

  李后强指出,两份报告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产生了四个效应:“引导效应”即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光点效应”即吸引关注作用,;“品牌效应”即形成了智库的门户产品;“人才效应”即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专家团队。李后强教授强调两份报告主题为“区域创新”、“决策治理”两个重要内容,这两个因素在国家发展中是平行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也是我们两个智库报告同时发布的良苦用心,只有抓好这两个主题,解决好科技的问题、创新的问题、治理的问题,才能够适应世界的新格局,发展的新变化,决策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智库服务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

  张志强以“开展科学评价、指引科学发展”为主题,指出两份报告都是评价报告,一个是以思想机构为单位,对管理决策的评价,一个是以区域发展为单元,对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的评价;一个是对思想治理的评价,一个是对科技进步的评价;一个是对思想成果的评价,一个是对经济产出的评价。两份报告的评价均不以排名为目的,而是对治理方向的观察,对经济发展状态的审视。他指出当前我国在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库研究大有可为,要抓住世界格局之变、国际秩序之变、科学技术之变、发展范式之变、社会形态之变、文明发展之变,面向未来,谋划战略,资政谏言。同时评价要不断完善、丰富,要有科学性、层次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做科学评价,引导科学发展。

  姚乐野在总结中指出,两个报告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五年持续研创,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未来两家智库机构要合作升级、质量升级,推出专业化、前瞻性、高质量的智库产品。

  一、《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

  《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是全国首个以地级及副省级城市为评价单元的创新指数报告。2019年以“大变局中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为主题。通过对五年数据的纵贯分析,认为我国区域创新“多元一体”联动大格局正在形成,呈现:激活“多元”,活力迸进;形塑“一体”,利益共襄;跨越“边界”,创新无疆的三大结构特征。该报告认为,我国创新元 “多元一体”的创新生命“共同体”正在形成;互补、互促、互嵌的良性竞争与合作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创新的天然活跃属性之间相得益彰、相互成全的良性格局正在形塑;跨越边界、创新无疆的创新元发展机遇正在到来。

  该报告对“大变局中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作出总体研判。一是创新格局:构建生命共同体。中国正以打造两个层级的创新共同体来应对和表达我们争创世界创新共同体“上游”结构位置的决心。二是创新贡献:影响全球秩序。创新在全面影响、着力支撑、加快形塑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之秩序结构的作用愈加凸显。三是创新主体:竞争伴随合作。随着政府主导下的柔性创新政策相继出台,创新动能由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联动发力的共同体趋势开始显现。四是创新网络:省域联动显现。随着我国区域间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态势日渐严峻,中、西部创新元均呈现“点”“极”带动下省域联动的创新发展特征,省域创新共同体正在形成,有望成为中西部地区创新突破的新路径。五是创新体系:面临治理挑战。当区域创新共同体初步搭建之后,如何维持体系良性运转,已成为创新体系治理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构成了创新领域体制机制优化的巨大挑战。

  该报告显示,年度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成都、苏州、西安、宁波、武汉和无锡。深圳已连续四年位居全国榜首,成都则连续四年位列中西部之首。《报告》发现,排名前30位创新元基本固化,形成竞争激烈的“优等班”,但优等班内部位次竞争十分激烈。年度创新环境指数前十位为:深圳、苏州、成都、武汉、广州、南京、杭州、宁波、青岛和西安。年度创新投入指数前十位为:深圳、广州、成都、杭州、苏州、南京、西安、宁波、厦门和无锡。年度创新产出指数前十位为:深圳、南京、广州、杭州、西安、武汉、苏州、成都、中山和宁波。而创新区域分布上,呈现“东部领跑,中部、东北和西部跟跑”的格局,东部“高位失衡”,中部、西部和东北“低水平均衡”依旧持续。

  该报告依据对外开放指数和区域创新指数的不同组合关系,将我国创新元分成均衡发展区、开放发展区、创新发展区和欠发展区等四个基本类型。均衡发展区以深圳、成都为代表,开放与创新之间呈现良性互动关系;创新发展区,创新元区域创新水平相对较高,但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开放发展区,创新元对外开放水平较高,但区域创新水平不足;欠发展区,创新元呈现开放与创新双向欠缺的状况。该报告建议,均衡发展区,应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创新;创新发展区,应以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开放发展区,应以开放优势推进区域创新;欠发展区,应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开放优势。

  该报告专题研究了四川省区域创新状况,呈现四大特征:一是区域创新活动高度集聚。四川五大经济区的创新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二是协同创新网络初步显现。初步形成了全省市(州)间和成都平原经济区“一大一小”的协同创新网络。三是创新主体合作不断加强。就创新主体间合作而言,高校企业合作创新最为密切,且保持稳定增强态势;其次为产学研合作,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创新;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位居第三。四是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四川省数字经济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排名第六,列中西部地区第一。

  该报告还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格局依然呈现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区域协同创新尚处起步期、南北差距已超过东西差距、创新型企业可持续性不强、治理改革仍受体制性束缚等五大发展困境。提出:立足全球视野,推进“精准创新”;依托城市群,推进“协同创新”;顺应区域差异,推进“梯级创新”;注重主体协作,推进“多元创新”;坚持改革引领,推进“治理创新”等对策建议。

  二、《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

  该报告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协作研究、持续打造的西部首家智库成果。2019报告指出,韧性是2018年中国智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通过把发展镶嵌到变化中、把目标镶嵌到互动中,智库更具有适应性。而且,智库普遍把科技作为换挡的关键,在科技中寻求立身,让智库发展有了硬核。此外,在学科、议题甚至方法上,智库不断跨界,在拓展中实现迭代演进。

  该报告采用主客观数据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从决策、舆论、社会、专业和国际影响力五个角度,对490家国家级智库、地方性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和港澳台智库进行了结构特征分析。2018年我国智库发展呈现出四大特征:从空间来看,优质智库呈现伞形分布;从类型来看,党政智库发展态势向好;从定位来看,各类智库保持传统优势;从活动来看,智库行为方式逐渐固化。

  该报告提炼出2018年的热点议题,并对这10个热点议题的高贡献智库及专家进行了分析。2018年排名前10的议题为大数据、一带一路、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国家治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美贸易、共享经济。

  该报告分析了2018年热点智库的研究主题及专家。这些热点智库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

  该报告归纳出热点智库的重要特征,即智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创新发展理论工具和方法、强化合作与共推研究成果。智库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是指,这些智库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需求出发,以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创新发展理论工具和方法是指,智库通过发展研究分析和政策模拟的方法,研发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工具,建立数据资源库和方法工具库,提升事件研判和政策预测的科学性。强化合作与共推研究成果是指,各类智库围绕年度热点议题,深化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形式,发布合作成果。

  该报告指出,中国智库发展要关注五点:第一,智库的“正智”和“真智”。第二,智库与核心决策层的关系。第三,智库高定位与人才低认同之间的矛盾。第四,智库与科技如何实现并行不悖。第五,智库“走出去”的局限性。该报告提出我国智库改革的五点建议:逐步强化智库高质量发展的五点认识;局部改善智库与决策层的松散关系;有序带动人才高端化、特色化定位;适度推进技术与智库建设同频共振;不断强化智库“走进去”国际定位。

  今年的报告有两点创新:一是分析了智库科技化的问题。科技化是智库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征。《报告》从“总”“分”两个角度切入讨论。“总”是整体把握智库科技化的趋势。在内生动力、竞争角力、创新压力、环境助力的共同作用下,智库建设不断融入技术元素。“分”是从媒体智库着眼去剖析智库科技化的进路。光明智库、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封面智库等实现媒体与科技双剑合璧,激发智库建设新动能。

  二是从智库国际化、人才高端化切入对智库高质量发展展开讨论。《报告》单列了海归智库这一主题。《报告》指出,与外生的国际化相比,海归智库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课题组对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等海归智库调研,发现他们的高端成果与相对低调的传播形成强烈对比。此外,高端人才是最难复制和模仿的,是智库竞争力的核心。2018年,《报告》把注意力瞄向微观领域,对智库领军人才做了一些探索。

      原文链接:https://cbgc.scol.com.cn/news/263202?app_id=cbgc&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