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性问题:(2)战略方向
- 来源:
- 发布时间:
- 2020年05月25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一轮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成都和重庆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解决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发展仍然不充分、带动力不够强劲的问题,更要相互协同、合力发挥作用,带动川渝两地并辐射和示范我国西南地区乃至西部区域的更快更高质量发展,以解决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更要形成我国发展的战略大纵深,这是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长远战略意义。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发展,显然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需要明确回答和战略规划。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路在何方?
城市群及其一体化发展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走向。全球典型都市圈经济区(如伦敦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已经成为所在国家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区,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是科技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制高点。这些经济区都以超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区域内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和制度的衔接,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内各城市的分工协同,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效率和区域均衡发展水平,使整个区域形成一体化、协同化发展格局。从全球来说,超特大城市群的极化发展效应都在不断增强,都在不断集聚区域的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要素,一些超特大城市的影响力远远超出其城市群范围。世界超特大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中心,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创新发展引擎。
我国大城市群及其一体化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浩浩荡荡。国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9个城市群,承载78%以上的人口、贡献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大城市群及其一体化的快速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几个典型的超特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区域(京津冀,长三江,珠三角等),并将继续形成更多超特大城市群及一体化发展的层次体系:数个超特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一级区域(京津冀、长三江、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数个特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二级区域(其他7个已经批准的城市群);十多个大城市一体化发展三级区域等,形成我国区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层次体系。未来主要的人口、经济等都将高度集中在这三级大城市群及其一体化发展区域。这些超大城市群也是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的高度集聚区域。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我国有18个城市集群进入科技集群百强且排名均有上升,这18个城市集群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关中平原等主要城市群。
近十年来成渝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已经升级到第三代。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提出要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形成以成都重庆双核以及沿长江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成内渝发展带、成南(遂)渝发展带、渝广达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的空间格局,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城市群,重点突破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驱动先导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美丽中国的先行区,构建成渝发展主轴、沿成德绵乐城市发展带和长江发展带以及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的“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2020年国家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战略重点是建设“两中心两高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图1 成渝经济圈成渝主轴两翼的战略性二级节点支撑城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方向是一体化发展。重庆、成都两大极核城市同处于不规则长方形的四川盆地,分列四川盆地东西两边。地理上的四川盆地包括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西部。成渝地区历来是巴蜀一家。重庆1929年正式建市时即为四川省辖市;1939年析出四川省首次成为中央直辖市;1937-1949年为中华民国陪都;1949年解放后成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重庆直辖市撤销,再并入四川省为副省级城市;1997年重庆市第三次成为直辖市,川渝地区从一个省调整为两个省(直辖市)。2020年起,国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川渝两省市,显然行政区要与经济区适度分离,行政区可以不变,但经济区显然要全面一体化发展,再次变成实质上的一个“经济省”。区域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空间上临近并且具有广泛经济往来的地区,跨越行政区划,构建统一要素市场,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区域空间发展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社会服务一体化等。成渝巨型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最直观地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超级成渝市”的统一的一套化一体化服务。
成都、重庆两大极核城市,具有体量相当、距离相近、人文相同等优势,未来深度融合一体化乃至同城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从而不仅是实现川渝两省市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整个成渝巨型经济圈内的城市一体化发展,形成我国西部区域最大的发展策源地,成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引擎,可以辐射带动整个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力缩小西部省市间以及西部与东部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提高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更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战略大纵深,必然发展成为我国第4个超特大城市经济圈、西部最大的一体化发展区域。这是国家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和战略使命。
建立健全一体化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体化乃至同城化发展战略方向,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发展,既需要市场和经济力量拉动,更需要行政力量顶层设计和制度化推动,需要川渝双方的同心协同和良好协调。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不能各自为政,不能各搞一套,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战略目标,建立和健全国家层面主导的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国家层面的战略谋划和强力推动,有效化解一体化发展的行政阻力、降低发展成本。特别是要双方协力共同争取更多的国家战略性发展资源布局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成渝经济圈发展的质的飞跃,促进川渝一体化发展阔步前进、行稳致远,取得国家和人民预期的建设战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