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网站

张志强:开展科学评价,指引科学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03日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张志强研究员在《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发布会上的致辞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合作研究完成的两份研究报告——《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今天在这里正式发布,我们大家一起来见证。首先,我仅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向两个报告的课题组表示衷心祝贺!向各位嘉宾、专家、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
 
   一、两份年度系列报告经过五年多的努力都更加成熟。2015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来,我们两个单位即开始合作,开展《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的研究与发布工作,今年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9》是该系列报告的第5个年度报告。从2015年开始,双方单位也合作研究和发布《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今年的《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9》,也是该系列年度报告的连续第5个年度系列报告发布。今年的特殊之处,是两个不同主题的报告在一起同时发布。这里就从共性和个性特点的角度谈一下。
 
   从这两份报告的共性上来说,都是评价性的研究报告,只是评价的对象有所不同。《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评价的对象是智库——是以战略与政策问题研究为使命和任务的一种学术机构(对近500家智库进行评价)。《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评价的对象是区域发展单元——是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导向和追求的行政区域地理空间单元(报告选择了286个“创新元”进行评价)。
 
   我们这样的评价研究报告,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报告要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效果?一个是观察智库机构的发展状态、态势、趋势、影响力,一个是观察行政空间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态势、趋势、竞争力;一个是量化分析各类治理战略和管理政策等思想智力创新主体的创新发展状况,一个是量化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政策等各类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载体的创新发展状况;一个是观察智库机构的思想型智力研究成果产出情况及其社会影响力,一个是观察行政空间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和发展要素的竞争力。
 
   评价不是仅仅为了简单排名,评价也不应该是为了与资源配置关联。这种“过度化”的评价倾向不应该推崇。评价应该是对学术方向的观察,评价是对经济发展状态的审视;评价是为了帮助校正发展方向,评价是为了帮助检视发展不足和调整发展战略。我们的评价研究,应该有助于有关智库机构了解发展大势、发展需求、发展使命和发展担当;应该有助于行政区域发展单元了解发展状态、发展不足、发展任务和发展方向。
 
   二、从智库的角度讲,现在是一个需要智库发挥重要作用、智库也应该可以大有作为的时代。因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表现在:世界格局之变结构之变),从“一超多强”到“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世界权力结构、经济结构、地缘政治结构等都在深刻变化;国际秩序之变规则之变),规则决定秩序,现有的国际规则不断被一些国家颠覆,新的规则建构困难重重。科学技术之变生产力之变),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不断蓄势,颠覆性的技术发展将不断重塑经济社会模式。发展范式之变生产方式之变),从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向集约生态化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变。社会形态之变文明之变人类的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演进,社会形态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向智慧社会发展。而世界大变局关键变量,主要是科学技术之变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之变(特别是中国发展崛起),这两个变量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交融。中国要积极参与新一轮世界科技与产业变革,成为科技变革的主要参与者、建设科技强国,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而建设现代化强国。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必然改变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不断失稳、缓慢重塑。
 
   在面临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智库必须担当起观察变局、谋划战略、咨政建言的使命。智库是战略前瞻观察与预测性研究机构,要敏锐捕捉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趋势性问题并及早开展研究,帮助决策部门事前预警和准备,应当成为真正的战略智囊机构,而不是事后诸葛亮式的机构或者是秘书班子式的机构。智库的前瞻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能力,是智库建设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面临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智库必须直面新的发展环境和研究需求:国际规则秩序调整重构的新世情;区域与全球性潜在风险的新挑战;创新重塑经济社会模式的新巨变;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的新要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展的新需求;社会价值观与舆论多元化的新局面;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变革的新特点;智库影响力生成与扩散竞争的新趋势;智库国际化以服务国家外交的新使命等,积极前瞻、有能力洞察未来发展趋势,主动策划和开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有效服务政府和有关决策层,并成为社会正确舆论导向的中坚力量。
 
   通过智库发展的评价研究,可以帮助观察和分析,现在的智库发展是否能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使命和现实任务?是否具备了新型智库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体系?通过评价研究,要起到指引我国智库直面自身发展不足、勇于自我革命、力争跨越发展的功效。
 
   三、从区域发展的角度讲,现在是一个区域发展历史格局不断调整、新格局快速重构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与特点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已经形成了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与发展政策体系。
 
   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体系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即4+4+3+5+N”体系。4大区域经济板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4大经济圈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3”带(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黄河经济带)5+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合肥,成渝,等);N+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雄安新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配套,形成和不断完善特色的区域发展治理的政策制度体系。
 
   在宏观区域发展成效上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点或趋势。东部沿海地带高度发达东部沿海极化发展;四大城市群一体化及大城市群化发展,形成“城市极化发展核圈结构和创新要素资源的城市等级配置体系;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发展为“城乡二元高度极化结构”相应地,在发展的空间格局上,东西差距、南北差距、城乡差距等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一个行政空间区域,能不能有所发展、发展作为大小,已经主要决定于自身在宏观发展格局中的区位条件。行政空间区域,既要认清自身发展的区位与形势,也要谋求自身发展突围的战略选择。我们的区域创新指数评价研究报告,就是要帮助区域进行战略分析。我们的创新发展评价和战略分析研究,就是要帮助有关区域,勾画发展坐标、树立发展标杆、明晰发展方向。
 
   四、要不断完善评价方法,使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更具管理咨询价值。评价有评价的科学,评价有评价的局限。
 
   评价要讲目的性。评价是一种目标导向的工作。评价有其一定的目标、价值取向。目标越具体化,评价才能越聚焦化。
 
   评价要讲层次性。评价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盘棋,不能层次不一、大小不分,对象异质搞一个统一方案。评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讲针对性。评价要分清解剖对象,辨识洞察主体。评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聚焦专门对象、针对性问题,构建特定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讲特殊性。评价是对特定对象、特殊主体的定性与定量化测度,必然有特殊的边界条件和逻辑限定。评价不能迷失特殊主体而泛化、发散。
 
   评价要讲科学性。评价必须严谨科学。讲科学,就是要实事求是,有限目标。讲科学,就是讲局限性。评价结果不能夸大化、绝对化。
 
   评价要讲动态性。评价对象和主体的行为是时间的函数。以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不足既是短板,也是发展空间。
 
   评价要讲适用性。评价是服务管理、服务决策、服务于认识所评价的特定对象和特定问题。评价强调适用性、有限性,评价结果才可能是有用的评价。
 
   希望两个年度系列报告的课题组团队,通过对特定评价对象的多年研究,形成自成体系的研究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形成对所评价对象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支撑和支持《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和《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两个年度系列报告取得更大的学术影响力,也对评价对象的自身战略管理有很大的决策参考价值。
   祝我们的两个年度系列报告的学术质量越来越高,指引科学发展的价值和影响越来越大!也祝我们双方单位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更加愉快。 

 

  

 2020-03-31


  

张志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