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网站

张志强:聚焦科技创新发展,服务科技强国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年04月02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8年卷首语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来临,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和主导的发展新时代。过去三次科技与产业革命,本质上是信息革命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加快了知识传播与扩散速度,促进人类文明进程加速;能源革命为产业革命提供动力,使之成为可能和效率更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则呈现出信息革命、能源革命、生命革命、材料革命等众多科技领域创新并发、科技突破群发涌现和汇聚融合等发展特点,创新活动表现出冲破前三次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传统有限地域范围而向全球多地域化与多点多极化遍布发展的新特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汹涌大潮,已经预示着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科学领域,以及数字与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等)、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材料制造技术、深空探测技术等技术领域可能孕育重大突破。同时,多领域突破性技术的高度集成可能在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等领域孕育重大的颠覆性技术发展和应用,将助推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来临,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发展现实性。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重创全球社会经济活动,导致世界经济迅速退潮,各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的传统产能过剩、投资效率降低、杠杆效应和拉动能力不足、老龄化或人口红利衰减等大量问题暴露无遗,主要依靠资本力量已不足以拉动经济继续前行。从科技革命与经济长波周期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来看,第三次技术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乏力甚至陷入衰退。2008年的全球金融及经济危机既是全球经济问题累积至临界点的总爆发,主要国家都急于寻找发展突破口,从而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引爆点。从2008年至今,科技创新完成了一个进化周期,即基础技术创新(信息载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智能手机催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新一轮基础技术创新的进化循环。概言之,信息技术迭代发展提供经济社会的重大基础设施,应用创新开辟新的广阔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重新配置全球资源和分配利益蛋糕。信息科技创新的周期性快速进化,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全面迸发,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有力突破口。各国纷纷转向以科技创新来引领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制定创新战略政策来促进科技创新、重振经济和社会发展。 

  从全球来看,近十年来全球各国创新竞争快速进入“战国”时代。科技发达国家间的科技创新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竞相制定创新战略规划,加紧前沿控制性科技领域布局,全力抢占前沿科技领域战略制高点,以期全面赢得国家竞争优势。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无疑将全面重塑全球发展版图和国家及区域间的竞争格局,直接决定世界地缘竞争态势。 

  美国创新战略引领全球。200920112015年美国三次发布国家创新战略,创新战略不断升级,其核心是促进可持续和高质量增长、加大研发投资强度(研发投资要占GDP3%)、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2017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在科研、技术、发明和创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欧盟国家整体上形成了创新型国家集群。瑞士以最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多年位居全球创新榜首地位。德国“工业4.0”是引爆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变革的旗舰计划,引爆了美国工业互联网、英国高科技创新战略、新工业法国、韩国制造业创新3.0战略、日本超智能社会5.0、中国制造2025战略等的竞相出台和展开竞争。英国倡导以系统创新推动新兴技术快速产业化,2017年发布的《技术与创新的未来》报告强调未来最大的发展机会来自技术融合与互动,倡导以系统创新支持新兴技术的发展和促进技术市场化。日本以建设超智能社会统领创新发展全局,2016年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中提出“超智能社会5.0战略”,以虚拟空间技术与现实空间技术的高度融合为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解决相协调的社会形态,同时提出把日本建设成“世界最适宜创新的国家”,计划研发支出占GDP4%以上。俄罗斯谋求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在《俄罗斯联邦2020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俄罗斯—2020”)中明确提出要走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之路,提出到2020年国内研发支出占GDP 3%的目标。印度雄心勃勃计划建设全球领先科技强国,在2013年印度科学大会上强调“以科技主导的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布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提出2017年跻身全球科技六强、2020年跻身全球科技五强的宏伟目标。 

  从全国来看,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从创新型国家建设到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从创新型省份建设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从国家研究中心到国家实验室,再到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顶层设计不断强化和完善,区域布局体系全面成形,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大格局,全国省域的创新竞争快速进入“战省”时代。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开始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战略部署。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批复成立广东、天津、福建等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至此形成了11个省(市)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格局,全面探索建设开放型创新型经济新体系的发展路径。2015年中央批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随后八个各具特色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启动,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探索可复制的有益经验。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发布,2017年《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印发,这些政策旨在不断催化和深化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相关工作。20162017年,北京和上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相继获批。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明确了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2017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北京分子科学、武汉光电、北京凝聚态物理、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沈阳材料科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等6个国家研究中心。除了这些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顶层战略设计外,大数据、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等基础与战略前沿科技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也不断推出,奏响了国家层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强音。 

   各省(区市)推动创新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种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层出不穷。北京以三大科学城(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形成多点多极创新中心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现已基本形成“基础前沿原创突破—科学装置运行服务—科技企业集聚壮大”这一相对完备的多科学城建设格局,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形成国家顶级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力争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同时,沪杭双核以G60高速公路为纽带联动区域全力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引领和带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形成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顶级创新中心。合肥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世界量子信息科技创新高地,拥有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是除北京之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地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大科学装置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建设量子信息、智慧能源、大基因中心等,并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催生变革性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全力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一批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瞪羚企业”沿走廊驻扎,初步形成了沿广深轴线创新经济带;并携手港澳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计划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示范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建设有国家充分支持、已纳入国家战略,未来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等完全可期。河北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裹挟顺势发展,特别是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横空出世,成为国家级新区中的超级“创新特区”,为河北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将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新高地、高端资源汇聚的创新创业中心和我国未来新“硅谷”。江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布局建设多科技城,打造全域创新省份。西安加速培育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西安模式”,做产城融合典范,建设全球硬科技之都。以上列举,不一而足。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科技期刊,是记录科技创新决策、科技创新过程、科技创新成果的开放性学术载体,是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科技思想、促进科技发展的开放性学术平台,是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科学决策、推动科技发展的开放性学术思想宝库。秉承科技期刊的这种独具特色的学术定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从2017年起全面改版、全新起航,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国际性、政策性、指导性的国家权威科技智库型期刊为发展目标,全面报道国际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规划、科技计划、科技态势、科技趋势、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评价等,主要刊登科技发展评述与展望、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发展态势与趋势、科学技术预测与预见、科技政策与管理、科技评价与评估、科技决策与咨询等方面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文章、综述与评述文章,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决策、科技战略规划和科技管理。期刊的发展进步不仅是编者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劳动的结晶,更需要大量热心作者、无数忠实读者的关注、帮助和呵护。我们将更加广泛地联系广大作者、读者,倾力建设权威科技智库期刊,全面聚焦科技创新发展,全力服务创新型国家乃至科技强国建设 

附件下载: